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CC2006]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获得成功 AF Catheter Ablation Clinical Trial Success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6/3/17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06年会上公布的APAF试验的结果显示,导管消融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的危险升高,目前他们一般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然而,来自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大学以Carlo Pappone为首的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药物因为其副作用、与其应用相关的死亡率升高而有本质的局限性。 Pappone公布了入选阵发性房颤消融(APAF)试验150例患者随访9个月的结果。该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价环肺静脉消融(CPVA)作为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替代治疗的可能性。 这些结果发现,在75例随机分配接受CPVA治疗的患者中有87%达到了稳定的窦性心律,而在75例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氨碘酮、氟卡因或索它洛尔)治疗的患者中只有29%达到了稳定的窦性心律。 更重要的是,接受带有灌流尖端消融导管的CPVA治疗患者中有90%达到了窦性心律,而应用标准尖端的患者中有75%达到了窦性心律。 在经CPVA治疗的患者中,所有达到窦性心律的65例患者能够停止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而在发生再发性房颤的8例患者中,有3例是经再次CPVA治疗,5例接受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 还有2例经CPVA治疗的患者发生了消融后房性心动过速,但是,在经局灶或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后达到了窦性心律。 在有房颤再发的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53例患者中,14例合用氨碘酮和氟卡因而得到成功治疗,在38例接受CPVA治疗的患者中,有32例患者达到窦性心律。 特别是,据报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中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6例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障碍,2例有致心律失常,11例报告有性功能障碍。 与之不同的是,CPVA治疗患者中只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其中1例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 另外,观察到CPVA治疗患者的左心房大小(提示心脏重构)明显缩小,但是,没有观察到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的左心房有相似的变化。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Cappone提示CPVA可能治愈房颤患者。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房颤导管消融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