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SSA&CCC2014]中国心脑血管病防控进展思考与实践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5/2/3 16:24:04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亚太心脏协会(ASSA)年会和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CCC)是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2014年,亚太心脏协会年会和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强强联合打造心血管领域品牌学术盛会ASSA & CCC 2014于12月11-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本次大会是亚太心血管医生交流的一次盛会,创造了亚太心脏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交流的成功典范,代表了亚太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的新方向和最高水平,为亚太心脏病学的研究创新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亚太地区各国患者、人民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王陇德院士:中国卒中防控现状

  中国卒中流行及防控解析

  中国卒中流行及防控现状不容乐观,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死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回顾过去,我国卒中防控无明确防控策略,无防控工作体系,无具体工作规划,适宜技术普及程度低,缺少相应技术人才,国民防控知识缺乏。

  卒中防控策略聚焦

  为提高中国卒中防控能力,我国决定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防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宏观策略依托下,坚持多方合作、上下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卒中防控体系。

  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进展

  近几年,在上述策略及体系下,2009年中国启动“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2011年成立卫生部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拉开了中国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防控序幕。目前,国家一级的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构建基本完成;积极鼓励基地医院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探索建立院内卒中防控工作的科学流程与模式;积极推动卒中诊疗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卫生行政、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共同参与,实施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等医改重大专项;实施卒中防治新技术推广培训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理念。整个防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果,通过开展大样本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基本掌握了中国卒中流行情况,初步提示了中国卒中流行相关危险因素状况,并建立了高危人群的前瞻性队列。展望未来,中国卒中防控事业必将继续向前迈进,造福广大公众。

韩雅玲院士: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近年来,鉴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与心脏康复具有必要性,很多国家及学术组织均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与康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的相关指南及共识也不断发布。心脏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性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模式,不仅包括单纯的运动治疗,还包括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医疗保健,既包括发病前的预防也涉及发病后的康复,是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来说,世界范围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工作均存在很多不足。即使是开展得相对较好的美国及英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总体比例也存在不足,PCI术后实施心脏康复的比例显著低于CABG后。在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的中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与康复的现状更不容乐观。PURE研究显示,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循证用药情况很差,与中国经济及医院的发展状况极不匹配。就康复而言,仅限于肢体康复,并未开展真正的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无医保政策支持;无系统的心脏康复人才培训及准入体系,在人才储备、康复知识、技能及设备方面较为缺乏;学术界对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多数康复理论只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

  宏观上,我们要组织和强化学术机构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开展试点、探索模式和机制,并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与准入机制。具体实施可从四大方面入手:对人群危险分层评估;建立心血管疾病风险综合管理团队,重视全科和家庭医生在二级预防/康复中的作用;加强对常见疾病管理;积极推行个体化二级预防/康复策略,建立长期随访系统,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望未来,预防与康复必将实现一体化,临床医生除关注疾病诊疗外还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只有做好康复与预防工作,医生对疾病的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构筑起疾病防治的坚实防线。

葛均波院士:冠状动脉支架技术展望

  从球囊血管成形术、裸金属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DES),冠状动脉介入技术与器械不断发展,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一个又一个新希望。但DES存在干扰血管的自然愈合、内皮化延迟导致支架内血栓、永久涂层及支架造成支架炎症反应及贴壁不良、永久支架存在对血管舒张功能的限制即metal jacket现象等多种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积极改善支架性能、提高支架安全性工作,生物可降解支架(BRS)成为冠状动脉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方向。

  目前国内外开展大量有关BRS的研究,从聚合物BRS到镁合金BRS,各有千秋。总体来说,与传统药物支架相比,BRS有助于恢复血管的舒缩功能、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等生理功能,可减少晚期(极晚期)血栓形成进而减少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周期。但目前BRS的发展尚存在支撑力相对较弱导致血管弹性回缩,支架外形较大影响对特殊病变(尤其是严重钙化及小血管病变)的输送、降解周期,对支撑力维持是否是最佳时间点以及支架完全吸收后是否还有斑块新生等技术难点。但未来5~10年,以“血管恢复治疗”为理念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成为研究的热点,而BRS则正是符合该理念的新一代支架,必将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具体来说,通过组织功能与传统支架技术整合而成、有助于实现支架与血管和谐共存、具有血管功能的内皮友好型新支架体系——功能化的冠状动脉支架,有望引领BRS支架的发展潮流。

版面编辑:宁梦曼  责任编辑:聂会珍



心脑血管病卒中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