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积极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及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对于罹患肥厚心肌病(HCM)患者而言,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风险。在今年心血管领域的学术盛会ACC会议上,一项探索剧烈运动对HCM患者影响的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研究(LIVE-HCM)公布了初步结果,本刊特邀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教授点评分享,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LIVE-HCM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5个国家的40个HCM中心随访的1660名HCM(92%)或基因型阳性/表型阴性(8%)的患者中进行。参与者(8-60岁)(或儿童家长)回答身体活动和临床事件的问卷,每6个月进行一次调查,为期3年,随访于2022年2月完成。通过明尼苏达州休闲时间活动问卷定义运动的强度,分为剧烈运动;中等强度运动;非活跃运动者。由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判定复合终点的发生,包括:患者的死亡、心脏骤停、适当ICD电击或心律失常性晕厥。
研究结果显示,患有显性HCM者:20%<25岁,39%为女性,43%安装了ICD。其中,41%是剧烈运动者(其中37%参与了竞技运动);43%为中等强度运动者;16%为非活跃运动者。68人经历了复合终点,其中包括8例死亡、7例心脏骤停、51例适当的ICD治疗(32例晕厥,19例无晕厥)和11例可能的心律失常性晕厥事件。仅基因型阳性但表型阴性的参与者中没有发生相关的事件。Cox回归调整多项因素后发现,与从事低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患者相比,从事剧烈运动的患者的复合事件风险并没有增加(图1)。这些数据将在HCM专家评估和管理的背景下,为患者和医生之间关于能否参与剧烈运动的讨论提供信息。
图1
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是由患者自行选择是否入组报告,所有的中心都是专门的HCM中心。这可能导致那些身体状况好,预后更好或者接受更好治疗的患者入选并且报告参加剧烈运动。例如心尖肥厚心肌病的患者在剧烈运动组达16.8%,而在非剧烈运动组仅占7.8%。本研究中从事剧烈运动的HCM患者在年龄构成、性别、基因型是否确认,以及症状、心尖部形态、室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既往的治疗等因素均与非剧烈运动的参与者是有差别的(图2)。因此,尽管这一研究的结论不支持HCM患者普遍限制剧烈运动,但是对于具体的案例仍需谨慎评估。
图2
本研究中年事件率为1.56%/人年。这一研究的总体事件率似乎与2015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相当。1998年至2010年间,1898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年龄47±15岁,范围16-86岁;67%男性)接受了心肺运动测试。在5.6年的中位随访中,共有178名(9.4%)患者达到了全因死亡率或心脏移植(死亡/移植)的主要终点,年事件率为1.6%/人年[Coats CJ, et al.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and Prognosi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Circ Heart Fail. 2015 Nov;8(6):1022-31.]。该研究显示心肺运动试验可是安全有效的评估肥厚心肌病患者预后,峰值耗氧量<=15.3 mL/kg/min的患者,是心力衰竭或移植导致死亡的预测因素。
随着近些年对肥厚心肌病的定义,拟表型的基因鉴别诊断,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的上市等,对肥厚心肌病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治疗正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对肥厚心肌病患者进行心肺运动的评估也正逐步推广。无论最终结果的方向如何,这些研究正尝试将高危的患者筛选出来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同时也让低危的患者能够回归正常或者更加积极的生活。这些研究结果必将影响HCM患者及其治疗医生的未来决策。
END
专家简介
汪芳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协和/北医 博士生导师。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从事临床医疗38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药物治疗及临床评价,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研经历:参加了国家“八五”血脂的相关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药物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研究”课题中,承担了主要临床研究工作;“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心脑血管疾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研究”, “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心脑血管疾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研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慢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课题负责人;
首发基金重点攻关项目“基于药物遗传学特征构建中国人群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剂量预测平台研究”课题负责人;首都特色“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负责人课题主要负责人。
科研成果:已发表论文100余篇。“临床超声心动图学” 主译,“心脏病药物治疗学”副主编,并参加编写了“简明心血管疾病诊疗手册”“心血管药物治疗进展”“临床药理学”3部著作
学术任职: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会长;中国老年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总干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智能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委员;中国心衰联盟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心动图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血管病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通信编委,中国医学影像、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