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08]血管再生的作用能够持久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黄榕翀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黄榕翀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8/9/18 16:13: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TOPCARE-DCM CTO 血管再生 细胞移植 EPC移植 

    作为干细胞研究的前行者,近年来Andreas Michael Zeiher教授领导其课题小组进行了多项有关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2008年ESC会议期间,Zeiher教授在心衰再生医学论坛上回顾了包括其研究在内的目前已有的有关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审慎探讨细胞移植是否具有更持久益处。

    首先,Zeiher教授介绍了经冠脉内移植内皮祖细胞(EPC)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一般认为经冠脉移植的内皮祖细胞经过黏附、迁移、侵入及归巢等过程到达梗死区域,通过促进局部心肌血管再生、旁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细胞识别与黏附等作用增加新生血管、修复损伤心肌,改善心脏功能。2005年Urbich应用小鼠肢体缺血模型比较了不同人来源细胞移植(EPC、CD14+细胞、CD14+单个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CD3+细胞、DC细胞)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其他细胞相比,EPC明显改善缺血肢体血流速度,因此认为EPC可能是最有希望应用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细胞之一。

    既往公布的临床研究结果多观察EPC移植后3-6个月心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是令人兴奋的,去年公布的REPAIR-AMI12个月结果同样显示,细胞移植心脏改善的作用至少可以持续一年。即便如此,对于细胞移植的远期疗效,人们仍然心存疑虑。为此,REPAIR-AMI研究小组对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除了主要研究终点LVEF外,还观察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CFR、舒张功能、NT-BNP、CRP等指标变化。研究发现,与未进行细胞移植患者相比,细胞移植后2年内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增加,同时CFR提高、舒张功能改善、NT-BNP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降低,提示细胞移植疗效依然存在。

    同时,Zeiher研究小组还观察了细胞移植治疗CTO患者的有效性,尽管入选病例不多,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对于CTO患者PCI术同时进行细胞移植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CFR和心脏功能。

    此外,他们对细胞移植的可能适应症的扩展进行了相关实验性研究——TOPCARE-DCM。研究入选22名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进行自身EPC移植,术后3个月复查LVEF发现由术前29.3%提高至32.5%,且管腔直径、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显著,但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未见增加,提示EPC可能用于DCM治疗。当然,国内葛均波、王建安教授等均进行了相关对照研究,尽管这两个小组未见LVEF改善,但是都发现细胞移植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因心衰加重住院次数,降低NT-BNP、CRP水平。但是,有关DCM研究患者入选数量不多,研究时间都在12个月以内,缺乏严格对照,因此目前尚难下定论。
论坛主持人Drexler教授在其总结中指出,越来越多证据支持细胞移植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其长期疗效仍然需要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10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